第423章 那一篇狗屁文章_大明之九千岁魏忠贤
笔趣阁 > 大明之九千岁魏忠贤 > 第423章 那一篇狗屁文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23章 那一篇狗屁文章

  就在唐峰与李政父子吃酒的时候,包房外面,传来一阵呼喊声。

  听到这喧闹的动静,李游有点坐不住了。

  “你出去看看,发生了什么。”李政扭头过来,对李游说道。

  李游吁了一口气,赶忙起身来,打开包房的门,出了包房去。

  只片刻的时间后,李游便又从外面回来。

  “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,如此这般喧哗。”李政望着李游,开口问道。

  李政询问,李游也不做到,神色间略有犹豫,欲言又止。

  略作考虑,李游凑上去,附在李政耳边低声言语。

  “父亲,楼下有几个文士,在诵读一篇跟千岁有关的文章,那文章之中,多有责难千岁的话语。”

  李游的声音很低,但是,却逃不过唐峰的耳朵。

  李政听到李游的话,目光朝着唐峰这边看了一眼。

  之后,他也附在李游的耳边上,小声说了一番话。

  “赶紧下去,把这些碍眼的东西打发了,若是他们不识抬举,给我把他们打出去。”

  若说是吟诗作赋,李游或许不行,可若是说闹事揍人,他可是行家。

  听到自家老爹的吩咐,李游嘿嘿一笑,点了点头,就要起身离开。

  “国丈爷,不妨,咱们一起出去看看。”李游刚迈出脚步,唐峰笑着说道。

  李游猛的停下脚步来,有点担忧的望向李政。

  而李政也是眉头微蹙,也是多少有那么一点忧虑,同时,有些恼怒。

  书生误国,历来如此。

  从心底里来说,对于那些酸腐的儒生,李政也是有些不待见,甚至有些厌恶的。

  可是,历朝历代的君王,都崇尚儒家之道,推崇孔子,哪怕他如何不待见儒生,也不能说出来。

  李家父子彼此互望一眼,都从对方的眼睛里面,读出了那一抹的担忧。

  他们怕啊,怕那些个不知死活的文士,惹恼了这位大明杀神。

  若是这杀神真的恼火了,保不齐,真的就拔刀子剁了那些不知死活的文士。

  “千岁,不过就是些无趣的小人物在外面哄闹,咱们便别管他们了吧,若是您觉得吵闹,让李游下去打发了他们便是了。”李政劝说道。

  “无妨,反正这冬天的晚上也无趣的很,不如,就出去凑凑热闹。”唐峰晃了晃手,笑着说道。

  见唐峰执意要出去,李政也没了办法,只能随着他,一同出了包房去。

  此时,酒楼一楼的大厅内,几个身着长袍的文士,坐在那桌子前,手举着一篇文章,高谈阔论。

  “此篇文章,立意新颖,虽然内容冗长,但是,字字珠玑,想那杨涟杨老尚书,三朝老臣,为了国家社稷,鞠躬尽瘁,一朝得罪奸妄,却是落了一个抄家灭门的结局,杨老尚书父子被流放西疆,杨家女眷更是被送入教化司,何等凄惨。”

  坐在北边的那留着山羊胡的文士,高举着那篇文章,满是愤慨,言语之间,更是带着那种悲愤之意。

  得罪奸妄!

  这文章内提到的奸妄,又是何人呢。

  唐峰站在楼上,望着这几个文士,不屑的撇了撇嘴。

  若说奸妄,当属东林党了吧。

  虽然,他不认为自己是好人,但是,比起东林党那些渣渣来,他绝对算的上是个大好人了。

  “你口口声声说奸妄,却不知道,你口中所提奸妄,又是何人?”有人开口问道。

  “就我所知,杨老尚书被流放,全都是东林党那群所谓清流的杰作,若不是他们带头弹劾,杨老尚书也不至于被问罪。”又有人开口了。

  大明朝不同于清朝,也不同于后世,这个时代里的人文,是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。

  而且,只要不是大不敬的言语,哪怕是评论时政,各有观点,朝廷也不会治罪于他们。

  “东林党虽然是带头弹劾杨老尚书,但实则,他们也是为了江浙一地的百姓照相,不能否认,东林党在此事上,有所不妥,但是,却不能将这罪过强加给东林党。”那山羊胡文士朗声说道。

  他这话一出,酒楼内一阵的窃窃私语声。

  “不是东林党,那你倒是说说看,祸害了杨老尚书的罪魁祸首,究竟是何人?”有人接着问道。

  “若说那罪魁祸首,不是旁人,正是那九千岁魏贤是也。“

  他这话一出,瞬间,整个酒楼都炸开了锅。

  “放你娘的狗臭屁,九千岁是何等人物,又如何会算计杨涟杨老尚书呢。”这里,少不得有那种暴脾气的人,立马便破口大骂了。

  “没错,众所周知,九千岁一心只为我大明江山永固,百姓安泰,他又如何会去加害一位重臣呢。”又有人附和道。

  “今天,你他娘的不把话说清楚,休怪老子对你不客气。”更有暴脾气的,竟让当场要动手。

  如今,唐峰在大明朝的声望已经达到了一个高点,许多年前人,都视他为偶像,如今,有人说自己偶像的坏话,这些个年轻人,自然不肯干了。

  说话的时候,哗啦一声,便有好几个脾气冲的年轻人,卷着袖子围了上去,大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意思。

  那山羊胡的文士看着这架势,都吓了一跳,身子明显的哆嗦了那么几下。

  不过,此人倒像是有备而来,虽然心里头害怕,但是,也没有开溜的意思。

  “当日,察哈尔人侵扰边境,是九千岁执意要跟察哈尔人言和,并且执意要让杨老尚书去筹集粮食和棉布的。”山羊胡文士有条不紊的说道。

  “也正是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任务,把杨老尚书逼上了绝境,为了筹措到粮食和棉布,杨老尚书只能在江浙强制征收棉布粮食,从而惹得天怒人怨,最后,东林党人方才弹劾杨老尚书。”

  “而当时,那些依附于九千岁的朝臣,纷纷站出来弹劾杨老尚书,陛下年幼,听信了这谗言,流放了杨老尚书,还将杨家女眷送入了教化司。”..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wwscdh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wwscdh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