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 第二十九章:女帝崛起_云中传
笔趣阁 > 云中传 > 第145章 第二十九章:女帝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45章 第二十九章:女帝崛起

  离秋祭盛典开幕还有不足十日时,萧亦城班师回都,凯旋归来,百姓箪食壶浆,夹道相迎,楚王率百官出城十里相候,亲自牵马,贤王能将,千古君臣,一时传为美谈。

  与萧亦城同行而来的,还有那位万众瞩目,饱受议论,引得楚、吴、越三国相争的天下第一美人——颜舜华。

  同时,周国、蜀国、燕国的使臣也陆续抵达郢都,甚至新立的代国都派了使臣前来,唯独梁国的使臣还迟迟未至。

  慕星湖自卫城回来后,匆匆一面,便被楚王宣进宫,这几日来都住在王宫,未曾回府。除了太叔乙之外,随行的还有梁潜和刑钺二人。拜会黄夔之事,只得暂且搁下。

  这日,我仍去暮园接了黎砚,带着赤贯和平安,一行四人前往清风楼,听评人说故事。

  先前黎砚恳求我带他出府逛逛,委屈地诉苦,说道整日被锁在暮园,实在闷得慌。起初我不愿多生事端,自是回绝了他,他与我说了几次后,我便有些心软。

  慕星湖回来那日,我同他说了此事,他当即允了。

  我仍不放心,唤来列战和翦风,叮嘱他们出府后,务必盯紧黎砚的一举一动,必要之时,可直接出手,只是莫伤了他便可。

  临出府前,我问黎枢言要来一盒药膏,将黎砚的脸和脖颈涂得黑不溜秋。又令黎砚、赤贯、平安三人扮作侍卫和侍女,出了门后唤我“主人”,他们三人则分别唤作:小黑、小红、小白。

  遭到三人数记白眼后,我携着他们鬼鬼祟祟地自后门驾车出了府。

  出府之后,我便惊叹连连,合不拢嘴。

  郢都俨然一副新貌,各处屋舍挂满彩幅,河面上画舫多如星子,往来船只,络绎不绝。夹岸酒楼茶肆,教坊乐馆,花楼阊院,昼夜喧哗,迎来送往,竟未有片刻冷清之时。更不必提那车水马龙的集市,人山人海的商街。就连平日里门户紧闭的巫祠,也敞开门扉,沐受百姓之供奉祈福。

  当真是应了绘梦那句“红飞翠舞,鼓乐喧天”。

  赤贯和平安两个小姐妹兴奋不已,看得目不暇接,只恨不得多生几双眼睛才好。我悄悄看向黎砚,心中颇不是滋味:世间再如何繁华,他却也无法目睹了。

  我当即笑道:“此处也无甚意趣,我带你们去清风楼听评人说故事罢!”

  赤贯拉着我的袖子撒起了娇,恳切地道:“主人,再玩一会儿嘛!那边还有演影子戏的呢!”

  倒是平安懂事,立马明白了我的意思,小声道:“小红,我想听故事了,咱们去听故事罢,好不好?”

  赤贯只得哭丧着脸,一步三回头,流连不舍地跟着我们走了。

  第一日只听了一小半故事,我耿介于怀,于是第二日、第三日,连着好几日,便都去清风楼听评人说故事,直至将故事听完,这才收了心。

  这些日子民间最热络的话题便是:楚国灭越、倾国红颜、南蜀之战、代国新立。评人说得最多的,亦是萧亦城、颜舜华、夜幽王、万俟瑜瑶四人的故事,英雄美人,妖王牝帝,各有千秋,着实热闹得很。

  因萧亦城还都之事,他和颜舜华的故事风头大劲。我和黎砚自是不爱听的,夜幽王的故事,我不大感兴趣,是以我二人只听那万俟瑜瑶的故事。

  赤贯和平安对这些打打杀杀、争权夺位之事,不甚喜欢,她二人便围在另一位评人身边,津津有味地听颜舜华的故事去了。

  我听了数日,将这位代国女王发家的事迹,梳理总结了一番。

  她的故事,得从去年冬天,她那个动辄就把别人脑袋摘了,用头骨当酒壶的混账哥哥万俟跖丹被东族联军杀死后说起。

  先来说说当今之天下大势。

  当今天下,从地理上分,有五大板块。华夏大陆居于中,东南西北分别为:瀛洲群岛、南沙诸国、西域狄戎、北方胡族。

  华夏大陆有八国,自北向南,自西而东,依次罗列。北部:梁国、燕国;中部:秦国、晋国、周国;南部:蜀国、楚国、吴国。

  华夏之北,拥有广袤的草原和大漠,养育了一个彪悍好战的民族,他们自称胡人,乃是天之骄子之意,是以世人称之为“北方胡族”,也有人蔑称之为“胡虏”。

  北方胡族大大小小有将近三百个部族。从地理上分,可分为北、东、西三族。东族有三大部族,分别为赫连、柔然、高车;西族有四大部族,分别为慕容、宇文、乌桓、乌苏;北族有三大部族,分别为万俟、拓跋、乞伏。

  北方土地贫瘠,不适耕种,以放牧为生。是以各部族间经常为争夺一条河流、一块肥沃的草地而杀得血流成河,举族覆灭。为了改变这种惨烈的局面,十大部族的首领和议决定,结成联盟,并推举实力最强的万俟族首领为共主,称之为大汗。由大汗来统筹规划,分配资源。

  第一任大汗,便是万俟瑜瑶的父亲万俟盛。

  在最初的十年里,部族联盟共主制,大大地缓解了部族之间混乱内斗的情势,并使得经济蓬勃发展,甚至还腾出一口气来,时不时出兵骚扰一下梁国和燕国的北境,抢点粮食和女人。

  共主当久了,日益滋长了万俟盛的野心,终于他耐不住了,与三个儿子一合计,提出了“合并政策”。意即把所有的部族,融合在一起。说得好听,是为了巩固实力,茁壮发展;说得难听,就是要削其他部族首领的权利。

  于是乎,东族沉不住气,率先叛出联盟。

  万俟盛的长子万俟跖丹率兵剿叛,因首战不利,大气不顺,暴躁得很。一名倒霉的亲卫正好撞在了枪口上,失手打碎了他的酒杯,他便将那名亲卫活活鞭死。其他亲卫心惊胆战,索性合谋叛变,趁他睡觉时,割下了他的首级,献给了东族联军。

  这就是万俟瑜瑶崛起之前的局面。

  此时的万俟瑜瑶,只有两千人马,和一个大汗之女的名分。

  万俟跖丹死后,万俟盛带着其余两个儿子,十五万大军,亲自讨伐东族联军。

  明面上看,万俟盛做了十年共主,声威赫赫,东族联军加起来不过三万人马,实力悬殊,根本无法与之抗衡,万俟盛收拾了他们,只是早晚之事。

  可万俟瑜瑶偏偏在这个不费力就能讨好父亲的当口,自称身体不适,回家养病,带着她的两千人马,回了托克托。一回到托克托后,她迅速集结了近两万人马,并公然声明,反对“合并政策”,痛斥父亲藉由联盟之力,打击盟友的做法。

  北方胡族乱斗之时,梁国谏大夫程颐上表,一通挑唆,言简意赅地表明:这帮狗娘养的胡虏时不时来侵犯咱们大梁,眼下他们大乱,内斗正凶,是时候给这帮龟孙子点颜色看看了!

  梁王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,便拨给公子良五千人马,让他去“教训教训”这帮“孙子”。北方土地贫瘠,胡族又是游牧民族,你打他,他就跑,你一走,他又来,不胜其烦,何况即便打赢了也没什么油水可揩。

  因此梁国和燕国对胡族屡次犯境之事,皆恨得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。梁王自是明白这个道理。这五千人马,纯粹就是“给点颜色看看”。

  梁国进攻,首当其冲的便是西族,尤其是乌桓和乌苏。这二族当即退出了万俟盛的联盟大军,匆匆忙忙地回家守门。值此之际,万俟瑜瑶带兵来助,公子良无功而返,夹着尾巴回了梁国,挨了梁王一顿训,此事便不了了之。

  梁国退兵后,万俟瑜瑶痛心疾首地指着乌桓和乌苏两族首领的鼻子大骂,言道梁燕二国狼环虎伺,而胡族自己却将矛头指向自己的族人,岂非自取其亡?

  这一骂,为她争得了第一位支持者——乌桓。

  乌桓地理位置特殊,夹在梁国和托克托中间,乌桓自是不愿腹背受敌,故而投向了万俟瑜瑶的怀抱。乌桓与乌苏本就同源,乌桓投诚后,乌苏紧随其后,亦宣称支持万俟瑜瑶。

  东族联军被万俟盛打得节节败退,无奈而向万俟瑜瑶抛出了橄榄枝,表明愿意支持她,并向她求援。

  自此,联盟正式分裂成了两派。

  以万俟瑜瑶为首的新王派,支持者有赫连、柔然、高车、乌桓、乌苏。以万俟盛为首的旧王派,支持者有拓跋、乞伏、慕容、宇文。从支持者数量上来比较,两派平分秋色,但从兵力上来比较,新王派远逊于旧王派,因为除万俟族外,实力最强的慕容、拓跋两族,仍效忠于旧王。

  她的故事精彩之处便在于此:半年之内,以弱胜强,并取得完胜。

  评人们讲到此处,用了足足两日,事件纷繁复杂,其间妖魔横行。

  其实废话太多,旁人添油加醋的戏份也太多,反而画蛇添足、舍本逐末了。

  我仔细将评人们所述的故事剥丝抽茧地琢磨了几遍,将之归纳为三条计策。

  第一条计策:美人计。与慕容野的宠妾夭梨暗通款曲,令夭梨引诱慕容恪。慕容恪抢了儿子的女人,令儿子羞愤交加,父子反目,慕容族陷入内斗。

  第二条计策:反间计。假意与拓跋飞不和,演了一出苦肉戏,令他重回拓跋族。几番交手中,二人又唱了个双簧,故布疑阵,拓跋飞成功取得了部分兵权。大战之时,拓跋族突然撤兵,给予了万俟盛措不及防的一记重击。

  第三条计策:擒贼擒王。交手之时,万俟瑜瑶亲上,佯作不敌,且战且逃,引君入瓮,活捉了宇文族首领宇文毅,致使宇文族一直投鼠忌器、缚手缚脚。

  评人们将万俟瑜瑶描述成一个身长九尺,能舞百钧长|枪,能放七彩雷电,目似铜铃,瞪上一眼,能将士兵吓得吐血,足如巨石,跺上一脚,能教马匹受惊狂奔,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女妖怪。

  我却发现,除了最后那一场大战,未有只言片语说到万俟瑜瑶与万俟盛有过第二次正面交锋。大多时候,她要么守城不出,以逸待劳,要么便是直接跑或交锋数合再跑。总而言之,脚底抹油,跑得很及时,绝不恋战。

  再看她用的一条条计策,无一不是将敌人的底细、性格、弱点摸得透透的,直切要害,一用一个准,一逮一个着。将旧王派的盟友都分化完之后,她才首次与万俟盛沙场交战。而这一战的结果,便是她活捉了自己的父兄。

  至此,旧王派一败涂地。

  用兵如神倒也谈不上,但万俟瑜瑶绝对是一个用兵谨慎的统帅,能不用兵就不用兵,能用一兵绝不动二卒。

  她该是个城府极深,老谋深算,冷静沉稳,心细如发的人。

  除此之外,她还有非常明晰的大局观,目光长远,不拘于一时之得失强弱。“合并政策”操之过急,表面上只有东族叛变,但肯定每个部族首领都会有心思,万俟盛众叛亲离,实乃大势所趋,并非偶然。

  在军事上,万俟瑜瑶可谓慎之又慎。而在政治上,她却极为强权霸道。

  活捉父兄之后,她的两位哥哥投降,她的父亲拒不投降,被枭首示众。

  紧接着,万俟瑜瑶向各部族首领们提出了在部族联盟的政体基础上,建国安|邦,实行君主制。顺从的部族首领可获得封地、河流、草场、牛羊和世袭爵位。不顺从的部族首领,或打或杀,结局唯有死路一条。

  万俟瑜瑶,此女绝非简单人物,更非评人们口中怪力乱神的异类。

  后面的事,天下皆知。代国新立,女帝崛起。

  于我等百姓而言,不过又是一场风起云涌,几番茶后笑谈。

  我转头看向黎砚:“小黑,你觉得那位代国女王,可是个厉害人物?”

  黎砚蹙眉道:“主人,评人胡吹乱嗙,哪能当得了真?真正的沙场上,哪有人能以一当百?还舞百钧长|枪?放七彩闪电?简直滑天下之大稽!”

  我闻言一乐,哈哈大笑,这才将我的分析一一与他道来,黎砚怔忡半晌,面上露出一抹愧色:“还是主人看得通透明白。”

  我抿了一口茶水,装作若无其事地道:“小黑,真正厉害的人物,永远不会陷于困局中,你可知为何?”

  黎砚偏头侧向我:“恕我愚钝,还请主人明示。”

  我轻声道:“因为他们懂得审时度势,懂得舍弃,更懂得保全,并创造新的时势。”

  黎砚敛了那双黯淡的眸子,道:“主人,若心中的大义能因时势而摧折、磨灭、委曲求全,古往今来,又何必有无数人,为此流血、断头、受尽折辱?”

  我默然不语:我们都试图说服彼此,可即便争辩出个高下输赢,到头来,终究是各行其道,谁也不能真正地说服谁。

  我笑了笑:“听故事罢。”他亦不再多言。

  秋祭盛典开幕前最后一日,梁国的使臣终于姗姗来迟。

  这位使臣到郢都后,问前来迎接的楚国大臣,道:“传闻‘天下美人,尽出楚国’,却不知哪里是寻美人的好去处?”

  楚国大臣愣了好半晌,才道:“鸾凤阊阖或可教公子如意。”

  这位使臣当即笑道:“如此,便去鸾凤阊阖罢。”

  此事不日便传遍郢都。

  各国使臣们寻花问柳不是什么罕事,楚王亦给每位使臣都安排了美人伺候。但连马车都没下,楚王都没见,便先去找乐子的,这位梁国使臣也算是前无古人了。

  若他只是个寻常人物,此事不过是教众人会心一笑,倒也不会如此轰动。

  但他的身份,与别不同,有些特殊。

  他是梁王第二子,梁国嫡公子,公子良,刘恕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wwscdh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wwscdh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